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七月下旬 銀河襲海南

風迷等待了兩個月,加上長期酷熱難耐的天氣下,更加期待下一個襲港風暴

終於,銀河在7月下旬出現了,並在香港西南490公里遠距離掠過,天文台發出了一號風球

不過銀河最接近香港時環流細小緊密,只在7月26日為香港帶來驟雨,而當日香港風勢並無增強,天色時晴時雨

銀河在當日晚上登陸海南東部,其後移入北部灣有所增強,獲中國氣象局及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最後於28日凌晨登陸越南北部

全城等待 8月上旬妮妲

到目前這刻為止,妮妲仍未正式誕生,但各報章及網絡媒體已開始廣泛流傳著颱風下週襲港的資訊

在現今網絡發展發達的時代,市民獲得新聞時事資訊十分快速,往往比主流媒體(如電視台)公佈的更新更快,但其真確度經常成疑,例如一些報章為吸引讀者關注,會用一些嘩眾取寵及誇張的字眼做標題,而內容亦把其中某些角度聚焦,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或只是輕輕帶過,令市民只留意到或只相信那套說法是準確

這個情況在近兩三年越趨嚴重,存在變數的資訊被當作已成的事實般流傳,這是一個十分不健康的現象

因此本網從來不會提早明確地指出即將誕生的風暴將會襲港等等消息,然後給大家盼望

當數值預報及官方氣象台預報分歧減低後,再經網主分析,便會作出自己的預測

最後簡單匯報最新風暴情況,JTWC已經升格菲律賓東面的96W為06W,從第一報預測圖及文字分析來看,JTWC似乎相當有信心06W會在香港近距離掠過

當然這是第一報預測,其後會否再出現較大變化,要示乎06W路徑會否受呂宋地型影響而出現些微波動,以及北面高壓脊能否維持強勢

後者仍是目前數值預報出現分岐的主因,但相信結果也很快揭曉

而若然06W順利進入南海北部,最快星期一稍後或星期二早上天氣便會轉差,本網有需要考慮發出黃台

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低壓區襲香港

在6月28日,一個具螺旋對流組織的低壓區登陸香港東部,先從橫欄島、西貢、元朗至羅湖掠過香港,香港一度吹起較弱的旋風,惟清晨時份出現過幾陣狂風驟雨,橫欄島曾經出現過強風,氣壓一度錄得最低為1001.2百帕

不過相信包括我在內,普遍市民都感受不到特別的狂風大雨天氣,或只在早上外出上班時巧遇驟雨出

至於5月下旬的熱帶低氣壓01W過後,西北太平洋在整個6月沒有生成過熱帶氣旋,現已接近踏入7月份,不知道熱帶氣旋會否密集地出現,為香港帶來真正的打風天呢

連續多日的異常酷熱天氣

在剛過去的一週,每天天色也十分晴朗,或許是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機

但相信各位氣象迷都留意到,甚至報章也提及到,天文台從6月19至27日期間,每天的日間氣溫都上升至超過33.0度,而24日至27日,更連續4天達35.0度或以上高溫,在過去是從未出現過

6月25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5.5度,只較石崗及元朗公園低
但這些也只是普通市民得知的資訊,但作為較常留意天文台溫度的氣象迷,應該更發現一件令人疑惑的情況,就是天文台總部在下午的氣溫突然變得異常的高,比起周邊氣象站,如深水埗、啟德跑道、香港公園等市區的溫度都高出二至三度,這情況在以往是很少出現

以各氣象迷的了解,天文台總部的日間溫度,一般上升得較新界及其他市區站緩慢,當到達某水平時便不會繼續上升,甚至成為全港日間最風涼水冷的地區

但現時在天晴的情況下,天文台氣溫在下午3時過後仍然上升,至下午約4時半過後才開始下降,使天文台在這時段經常成為最熱或次最熱的地方,簡單從連續4日達35度的情況下看,已可估計天文台測溫站附近的環境可能有所改變,例如突然增加的大廈或汽車熱氣排放,或因某原因令陽光更易直射測溫站的地方

不過單憑個人估計很難下定論,天文台亦無表示測溫站出現過故障的情況,惟有繼續觀察今個夏天的溫度,會否持續出現異常的情況,甚至連續第二年打破最高溫度紀錄

超強龍捲風襲江蘇


6月23日江蘇鹽城遭遇龍捲風吹襲,截至6月27日造成99死846傷,其中200人傷勢嚴重,大多被塌下的房屋瓦礫壓傷

令人擔憂的是,當地民眾透露倒塌的房子實在太多,估計最少有數百人死亡,官方公佈的數字未必準確

而民眾正在抱怨氣象局沒有做好預報工作,反而對於即將出現大暴雨的說法辟謠,因此被網民稱使「天災」演變成「人禍」

今次出現龍捲風的地區在阜寧、射陽兩縣,龍捲風等別為EF4級(最低為EF0級,最高為EF5級),而風力則超過17級

其實從1956年到2005年之間,江蘇省共發生1070次龍捲風,平均每年21.4次,當中6月到8月最頻繁,因此實在是一個十分脆弱的氣象災害城市

雖然發生事件的地方屬於農村地方,當地民眾的確很難走避,但當地政府部門在應對氣象災害決策方面,仍然應大大加重力度,包括從房屋設計,日常教育,通報機制,災後救援等多方面著手,使民眾能提高危機意識,一旦再遭遇類似惡劣天氣,也能盡一切方法,即時保護自己或逃到最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