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沒想到可在電視新聞上聽到「熱帶風暴獅子山採取偏東方向移動‧‧‧」這樣的字句
獅子山面對著南海的良好環境,也在幾日內先後多次增強後再減弱,然後再增強
以下是獅子山的路徑回顧:

原本一切也十分簡單,但碰巧西太及台灣附近分別出現圓規及南川,不但西太副高西伸受阻礙,南川更與獅子山產生互撓效應,使獅子山最終要在香港東北偏東方約400公里的地方登陸
不過獅子山對香港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它在登陸後採取偏西路徑移動,橫掃廣東內陸,天文台在9月2日晚更需要第二度發出一號風球
其實當晚天文台再發出風球的原因很易理解:第一,當時獅子山在內陸仍然保持熱帶風暴強度,它在衛星雲圖上所看依然維持著良好的螺旋結構;第二,獅子山的移動有南向量跡象,對香港存有威脅;第三,當晚香港開始受其螺旋雨帶影響,出現狂風驟雨,天星碼頭的最高陣風曾達67km/h的烈風水平,其餘地區亦出現強陣風
即使當晚或翌日風勢進一步顯著增強的機會不大,天文台發出一號風球也十分合理,發出信號的時間也相當合理,因此天文台這次的表現較預期良好
而澳門氣象局方面,採取的策略與香港天文台載然不同,一號風球在8月29日上午至9月2日上午期間一直懸掛,在8月30日獅子山向東遠離澳門時,也不取消風球,直至9月2日上午獅子山登陸後取消
這樣的做法,可能有兩個相反的效果,第一個效果是令市民能一直保持警惕,第二個是因風球長期懸掛,但天氣卻遲遲未轉差而令市民掉以輕心,無視信號的生效
至於事實上是產生了哪一個效果,便要問問澳門市民,我只能認為天文台的做法是較有效率,能有效令市民在必要時採取防風措施
除了信號方面的問題,也不得不提獅子山帶來的下沉氣流,在8月30日至9月1日期間,本港吹著較弱的偏北風,天氣酷熱,天文台錄得今年以來最高的34.1度,另外空氣質素亦大受影響,市區的路邊監察站曾錄得空氣污染指數超過150的甚高水平,本網(現代氣象局)亦發出首個煙塵天氣警告,並維持了約兩天的時間
所以,獅子山對香港的影響時間也頗長,不但帶來高溫天氣,在它生命結束的前後,最終帶來狂風驟雨,獅子山的詳盡回顧,將於稍後推出,請各位留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