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熱島效應的成因大家已很熟悉,同時亦有目共睹,猶如石屎怪物的巨型屏風樓,無論在市區或新界也越來越容易找到。市區鬧市的樓宇密度極高,再加上外圍被屏風樓包圍著,市內的空氣流通便更差,夜間大廈石屎釋放出的能量沒有被足夠的植物吸收,於是整個區域內的降溫速度便比郊區顯著地慢,形成熱島效應。
因此,在冬季的夜間裡,特別在風勢微弱,適合進行幅射冷卻的時候,市區往往比新界高出幾度,甚至十幾度,這情況十分常見。

就以本年1月5日為例(上圖),當日早上本港正受和緩至清勁偏北風影響,而新界低溫普遍只有9至12度,惟獨尖沙咀及香港島仍達到14度左右,這某程度上亦反映出熱島效應的存在。
不過,造成這次市區與新界的溫差的成因,不只是熱島效應,或許還存在一些地理環境因素。這個地理環境因素是指位於元朗及荃灣交界,香港最高的山峰,大帽山。
由於這股冷空氣(1月3日至5日的一股)不夠深厚,因此冷空氣向南擴展時受到大帽山所阻隔,使冷空氣不能完全滲入市區。因此1月3日至5日期間即使新界廣泛地區也持續寒冷,但市區的溫度卻無法解至寒冷水平,幸好這次天文台也應因新界在日間也持續寒冷,而發出了寒冷天氣警告,這兩三天的寒冷天氣警告似乎可稱為「新界寒冷天氣警告」吧。
由以上可見,香港市區的冬季,受著地型及熱島效應兩個因素影響,因此往往較難出現新界的嚴寒低溫。
至於近期天氣方面,受到北方持續南下的冷空氣影響,華南在未來十天也會維持著低溫天氣,天文台今日更預測未來七天早上的氣溫也維持在12度或以下(下圖),除了在2008年1至2月經常出現外,這情況實在不常見,看看寒冷天氣會否持續得更長時間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